文章區
勞力士ROLEX 錶芯之發展
2023-02-18
勞力士ROLEX在創業初期,它所用的機芯,除了有自己的風格外,並無特別之處,在當時機芯板路雷同的很多,約在1930年代,發展出獨一無二特殊形狀的擺輪,它採用寶璣式雙層藍鋼游絲,獨創鏤空的擺輪橫樑,傳統擺輪外圍的補重螺絲,被減少6-8顆,一般為16-18顆,它以實心的擺環加工成8個凹槽,再裝配補償螺絲,其中有2顆是可以微調時間快慢,4顆不可調,2個預留位置。在較高級的錶款裡搭配天文台機芯,並配有鵝頸式快慢微調器,早期的腕錶大都無防震功能,勞力士ROLEX在某些產品內嚐試裝有防震的穴石和富有彈性的托石兩者皆用來保護車芯,使其不致因大力碰撞而使車芯斷裂。 至1950年代,其產品所使用的機芯大都裝有新一代的避震器,蠔式OYSTER有了防水、又有防震,其實用性已就大大地提昇。 到了1960年代,勞力士ROLEX發展出1030,接著又推出1560,其使用的擺輪,如其他瑞士名錶一樣,採用寶璣式雙層藍鋼游絲,有補償螺絲,抗溫差合金擺輪,但有它獨特不同的地方,它取消了快慢指示針,改由擺輪上的4顆K金螺絲微調,其中有2顆一字形,另2顆具有8個齒必須以專用工具來微調。 於1982年,更新機種,推出3035機芯,使用著勞力士ROLEX的專用擺輪,它採用寶璣式雙層合金游絲有四支擺樑,有4顆專用的8齒螺絲,用來調校時間的快慢。
1988年,再更新機種,推出3135機芯,其擺輪游絲頭和游絲腦採用最新的電焊固定技術製作。微調快慢的螺絲也由公牙改成母牙,在製作技術上是較困難。獨立式的擺輪夾板有二支或三支定位梢,並由螺絲固定,如1570和3035,現改成橫跨式橋板,並由2顆螺絲固定,其夾板與主機板的距離還可微調,如此精密的結構和獨特擺輪上的微調設計,使勞力士ROLEX成為近代錶最優秀、最準確的錶芯。
A. LANGE & SÖHNE 的計時機芯Cal. L.951.1
2023-02-18
A. LANGE & SÖHNE是德國第一品牌,百年前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廠,復出十年後,已有相當多的愛好者。瑞士錶一向以打磨功夫掛帥,但復古的A. LANGE & SÖHNE機芯,在打磨這方面打磨功夫,更是出色。說實話,姑且不談其小細節,其表面的打磨功夫,已超越很多瑞士的名廠。
現在我們來評析Cal. L.951.1,它是第一只復古古董懷錶瞬間跳分的近代計時錶芯。這種結構,感覺上不怎麼樣,只是積分指針在計滿60秒的同時,約1/10秒的瞬間跳一格,也就是一分鐘;近代錶大都採用計滿60秒時,撥動齒輪一格,大約1 ~ 2秒的時間,使用起來沒什麼大差異,但它的結構卻複雜很多。 它的30分進位,利用渦型凸輪的坡度,推高一組鉤子,在最高點下滑時,會瞬間拉動30分積分輪的鋸型齒一下;這種結構,說來簡單,但卻是相當的精密複雜;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在計時滿60秒的一瞬間約1/10秒跳一格,肉眼是看不見積分針移動,讓指示盤上的積分指針前進一分鐘。一般的結構,59秒到60秒,也就是一秒內移動一格,用肉眼可以察看到積分指針前進一格。
當然這種瞬間跳分的結構,其齒輪運轉的阻力較小;另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保護積分盤的指針,在劇烈的振動環境裡,也不會位移,確實正確地指出計時時間。 一般新的傳統計時結構受外力的干擾,積分指針可能會多前進一分、甚至更多分、或少一分,或無法進位,這種瞬間跳分的結構,就是牢靠。它的計時零件比起一般的計時結構,大約多了⅓以上,就此只懷錶的跳分計時結構,約有110個小零件,也是計時結構裡,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近代具代表性的先力ZENITH計時機芯,其計時結構零件不到70個。可見這種跳分的結構複雜許多
萬國International Watch Co. (IWC)的巔峰之作
2023-02-18
集21項功能於方寸之內,是技術的挑戰,也是複雜功能之最,它有最基本的時、分、秒功能,具30分的積分和12小時的計時,及分段計秒、雙秒追針的計時碼表,萬年曆部份,有4位數的年份指示,內含閏年記憶裝置、月份指針、星期、日期指針,122年才須調校的月相盈虧顯示,另有報時、報刻、報分的問錶功能及目前最輕的飛行陀飛輪Tourbillon結構。
此錶的零件數約750件,寶石數為76石、6方位調校、每小時28,800轉、雙層合金游絲、有補償鏍絲抗溫差合金擺輪,是相當複雜的腕錶。此款1868之超級複雜的腕錶是為了萬國IWC自1868年創立125週年的紀念錶,據說每年產量不到20只,並在完成125只後停產。筆者保養過一只Pt950的1868,它的萬年曆結構很實用,也很好調校,只可惜年份、日期、星期、月份、月相只能前進,不能向後轉,當然時間只會流逝不會回頭,只要正確的使用,不要把日期轉超過,就沒事。它的設計比傳統的萬年曆要複雜很多,維修上也較麻煩,但是新的創作有其優點,它的成就是不可被忽視,是值得肯定的。
三問報時是一項新的設計,與傳統的三問錶設計完全不同,雖然在維修上比較困難,但在三問功能上如沒有狀況發生,就可整套拆下,不須分解,省去許多麻煩,此時就比傳統三問錶容易組合。筆者維修過數十只的三問懷錶及手錶,所累積的心得感覺傳統的三問報時結構已經過200年的歲月考驗,證實祇要是做工精細的高素質機芯,都非常牢靠。新的設計,祇要沒有狀況發生,就不須拆解檢查、整組取下、裝回,比起傳統的三問錶更容易維修;但如果有狀況,麻煩可就大了,傳統的三問錶零件磨損、彈簧斷了,只要以手工複製相同的零件即可解決問題;發條斷了,也很容易找到尺寸、規格相同的發條。新的結構是整組套上標準機芯上,所以整隻錶比傳統結構要厚很多,為了使整只錶更薄,因此它的零件都非常精細,如有零件損壞,很難以手工複製,最好找原廠更換。
新的結構設計,是新一代鐘錶專家的心血結晶,是技術上的一項挑戰,它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是否超越傳統、取代傳統、或不如傳統,就讓時間來當裁判官好了。
計時碼表的結構,是以暢銷穩定的計時錶芯為基礎,大幅度的修改,尤其是雙秒追針部份,取兩顆圓柱形紅寶石和追針的長方形紅寶石,是它獨特的設計,其陀飛輪更是一絕。它屬於飛行陀飛輪結構,它的陀飛輪組件是目前最輕的陀飛輪裝置(指相同尺寸),它的擺輪橋板及其他夾板,全部以鈦合金打造,總重量不超過0.3公克,也因此把每小時的振動頻率提昇到28,800次,是目前頻率最高的陀飛輪錶。